跳转到内容

博客里程碑

🚀 博客进化史

这个博客就像我的技术笔记本,记录着我在不同阶段的折腾轨迹。每次重构都是一次学习,每个功能都藏着踩过的坑。


🕰️ 演进时间线

timeline
    title 博客技术栈演变
    2023 : Hexo + GitHub Pages
         : 最朴素的静态博客
    2024 : 迁移到 Astro
         : TypeScript + TailwindCSS
         : 暗色主题 + Mermaid
    2025 : 实现国际化
         : 中英文双语系统

📝 折腾日志

🌱 2023年及之前 - 起点

那时候刚开始写博客,选了最简单的 Hexo。配置 _config.yml,丢几个 Markdown 文件进 source/_posts/hexo g && hexo d 一把梭。功能简陋但够用,专注写内容就好。

GitHub Pages 免费托管,虽然国内访问慢点,但对新手友好。

🚀 2024年初 - 大胆重构

用了一年多 Hexo,开始感觉不够灵活。想加个功能要翻半天文档找插件,想改个样式要跟 EJS 模板死磕。正好那时候 Astro 挺火的,看中了它的组件化和性能,决定试试水。

迁移过程比想象中顺利:

顺手把技术栈也升级了:

🎨 2024年中 - 细节打磨

基础框架搭好后,开始加各种想要的功能:

这段时间主要是不断调整细节,让博客用起来更舒服。评论系统的加入是个重要里程碑,博客不再是单向输出。

🌏 2025年10月 - 走向国际化

写了一年多发现,有些技术内容其实值得用英文分享给更多人。但手动维护两个博客太累,于是下决心做了国际化改造。

这次改动挺大的:

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 i18n 不只是翻译文字,路由、导航、搜索、SEO 都要考虑。


🎯 现在的样子

经过这些折腾,博客现在长这样:

内容层面

技术层面

体验层面


💡 一些思考

为什么选 Astro?

一开始是被”零 JS 运行时”吸引的。后来发现真正好用的是:

关于国际化

双语博客确实增加了工作量,但也带来了新视角。用中文写技术文章能表达得更细腻,用英文写更注重逻辑性。两种语言切换着写,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。

下一步?

功能已经够用了,不打算再大改。接下来重点放在:

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,折腾到一定程度就该收手了。有了评论系统后,博客更像一个真正的社区了。


🙏 感谢

站在巨人的肩膀上:

还有所有开源贡献者,你们让独立博客依然有意义。


这个博客会一直写下去,记录技术成长的每个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