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里程碑
🚀 博客进化史
这个博客就像我的技术笔记本,记录着我在不同阶段的折腾轨迹。每次重构都是一次学习,每个功能都藏着踩过的坑。
🕰️ 演进时间线
timeline
title 博客技术栈演变
2023 : Hexo + GitHub Pages
: 最朴素的静态博客
2024 : 迁移到 Astro
: TypeScript + TailwindCSS
: 暗色主题 + Mermaid
2025 : 实现国际化
: 中英文双语系统
📝 折腾日志
🌱 2023年及之前 - 起点
那时候刚开始写博客,选了最简单的 Hexo。配置 _config.yml
,丢几个 Markdown 文件进 source/_posts/
,hexo g && hexo d
一把梭。功能简陋但够用,专注写内容就好。
GitHub Pages 免费托管,虽然国内访问慢点,但对新手友好。
🚀 2024年初 - 大胆重构
用了一年多 Hexo,开始感觉不够灵活。想加个功能要翻半天文档找插件,想改个样式要跟 EJS 模板死磕。正好那时候 Astro 挺火的,看中了它的组件化和性能,决定试试水。
迁移过程比想象中顺利:
- 文章都是 Markdown,直接复制过来
- 找到 AstroPaper 主题 - 简洁干净,正是我想要的
- Vercel 部署比 GitHub Actions 简单,还自带 CDN
顺手把技术栈也升级了:
- TypeScript:终于有自动补全,不用再猜 API
- TailwindCSS:原子类确实不错,样式效率高了很多
- Pagefind:客户端搜索,不需要后端,速度飞快
🎨 2024年中 - 细节打磨
基础框架搭好后,开始加各种想要的功能:
- 暗色主题:夜猫子必备,过渡还很流畅
- OG 图片生成:社交媒体分享时的漂亮预览卡 - 强迫症福音
- Mermaid 支持:技术文章画流程图太常用了
- 评论系统:2024年4月集成了 Twikoo 评论服务,读者终于可以和我交流了
- RSS 订阅:老土但实用,给真正关心的读者
这段时间主要是不断调整细节,让博客用起来更舒服。评论系统的加入是个重要里程碑,博客不再是单向输出。
🌏 2025年10月 - 走向国际化
写了一年多发现,有些技术内容其实值得用英文分享给更多人。但手动维护两个博客太累,于是下决心做了国际化改造。
这次改动挺大的:
- 路由系统重构:中文
/blog/
,英文/en/blog/
,代码层面完全分离 - 语言切换器:不是简单重定向,而是识别对应翻译文章
- 内容组织:建立中英文同一主题文章的关联
- SEO 优化:
hreflang
标签、分离的站点地图 - 该做的都做了
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 i18n 不只是翻译文字,路由、导航、搜索、SEO 都要考虑。
🎯 现在的样子
经过这些折腾,博客现在长这样:
内容层面
- 📖 中英文双语写作,你想看哪个语言就看哪个
- 🔍 全文搜索,即时响应,离线也能用
- 🎨 自动切换暗色主题,晚上保护眼睛
技术层面
- ⚡ Lighthouse 分数基本完美,性能没得说
- 📱 移动端和桌面端一样好看
- 🔒 GDPR 合规,该有的隐私保护都有
体验层面
- 🚀 CDN 加速,全球访问都很快
- 💾 静态生成,零服务器负载
- 🎯 无广告、无追踪,纯阅读体验
- 💬 读者互动,Twikoo 评论系统让交流更便捷
💡 一些思考
为什么选 Astro?
一开始是被”零 JS 运行时”吸引的。后来发现真正好用的是:
- 组件化开发:想复用就抽组件,比 Hexo 模板灵活多了
- 内容集合:TypeScript 类型安全的内容管理,比手动分类可靠
- 生态系统:集成各种工具都很方便,不用重复造轮子
关于国际化
双语博客确实增加了工作量,但也带来了新视角。用中文写技术文章能表达得更细腻,用英文写更注重逻辑性。两种语言切换着写,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。
下一步?
功能已经够用了,不打算再大改。接下来重点放在:
- 写更多高质量内容
- 优化阅读体验细节
- 评论系统已经稳定运行,考虑根据读者反馈做些微调
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,折腾到一定程度就该收手了。有了评论系统后,博客更像一个真正的社区了。
🙏 感谢
站在巨人的肩膀上:
- Astro:让我重新爱上写博客的框架
- AstroPaper:Sat Naing 的主题省了我无数时间
- TailwindCSS:类名确实长,但真的好用
- Pagefind:CloudCannon 团队的工作,最好的静态搜索方案
- Twikoo:imaegoo 开发的简洁评论系统,让博客有了社区氛围
还有所有开源贡献者,你们让独立博客依然有意义。
这个博客会一直写下去,记录技术成长的每个阶段。 ✨